那年秋天,北京开了一个会,军委的大佬们严肃地坐在那儿,盯着地图上那道弯弯曲曲的线——中越边境。
会上得讨论的,是边境这边越来越乱的局势。
最后,大家还是下定决心,得自卫反击。这场仗对中国来说,那可是大事。经历了那么多年的乱,中国正要重振旗鼓,改革开放的春风快吹了,稳定的环境对内对外都超关键。可没想到,曾经的“好兄弟”越南,竟然在边境上闹腾,不断侵占我们的地,还杀了我们边上的百姓,对我国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。
一边是急着要和平发展的我国,军队虽然能大规模作战,炮火也厉害,但因为长时间没打仗,实战经验不够。
尤其是一些新兵,他们根本没见过战争的凶险。
他们天天打交道的是锄头,钢枪用得少,对战争的认识主要是听老前辈说。
那边是全民都参与战斗的越南,他们在战火中磨练得久经沙场,特别是与美国交手时,学到了不少游击战的本事。他们擅长分散作战,能和老百姓融为一体,野外生存能力超强,经常用冷枪冷炮骚扰敌人。
虽然这种游击战有“打不成大仗”、“帮不上大忙”的问题,但越南兵们却很自信,对游击战法情有独钟。
这对我国军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自从朝鲜战争结束,我国军队就很少有大规模的战斗了。
因为长期和平,好多部队现在主要就是干生产建设和施工活儿,军事训练有点儿放松了。1978年的秋天冬天,征兵工作刚结束,不少新入伍的小伙子还没来得及好好训练,就接到要去前线的命令了。
面对可能到来的战争,各部队都忙活开了,补上技术短板,练习战术,加强体能训练,就为了赶紧把战斗力提上去。
不过,我们得知道,打仗不光看手里有什么家伙事儿,关键还得看是不是有那股子拼劲。
“为什么打”,这是我们战士得搞明白的。
解放军从成立开始就讲究政治挂帅,这个理念支撑着我们不少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胜利案例。
所以战前那会儿,思想政治工作可关键了。
我们部队里头,对官兵们进行了好一番思想教育,把越南那家伙忘恩负义的事情给说透了,还把人家怎么侵占我们的领土、伤害咱边民的情况给讲了个遍,这事儿让战士们一听,那心里头可就火冒三丈了。
所以,我们这儿大力推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,把战士们的斗志给鼓得老高。
但说到底,打胜仗不光靠这股子热情,我们的国家实力和军队实力比越南强太多,这差距是越南怎么也追不上的,这也是它在中国和苏联之间来回摇摆的一个大原因。
战争阴影笼罩之际,我军内部也出现不少复杂心情。
根据13军保卫边境的自卫反击战政治工作总结,这些心情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四种:麻痹大意、害怕交战、忧心忡忡和心生疑虑。
因为中国一直帮着越南,俩国以前还是好朋友,所以有些战士,尤其是新兵,对战争的残酷性不太了解。
他们甚至觉得这次行动就像演习一样,觉得只是去边境吓唬吓唬越南,真的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。这种松懈的心理,跟那个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情况有很大关系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越南的一些士兵也这么想,他们小看了战争可能爆发的情况。
那些没打过仗的小年轻兵,对战事挺怕的。
像《高山下的花环》里头,指导员赵蒙生,他从城里头调到边防部队去锻炼,一听说要上战场,心里头就紧张得不行,害怕得很。
这种对战争的害怕不是少数。
有一篇叫《长篇纪实报告:一位解放军女兵对越战经历(一)》的文章,里面有个刚服役一年的文艺兵,她从自己的角度看,描写了部队在打仗前的种种情形。
1978年12月底某天,部队突然接到紧急集合通知,大家都不明所以。
会上,师长直接说:所有部队马上回各自的老家,做好最高级别的战备准备。
战争让每个人都感到心情沉重,兴奋、激动、紧张、害怕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。
大家都在想,通过看那些战争电影、电视剧里的画面,来想象接下来会遇到的残酷情况。
甚至有战士因为害怕得割腕自杀都没成功,这事儿让整个部队的士气都受到了影响。
打战时胆子小,心里就特别紧张。
这种紧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战况会怎样,还有对自己的本事没信心。
战士们心里挺紧张的,怕上了战场摸不着头脑,也怕表现不好连累战友。
那些带兵的干部也犯愁,生怕自己指挥不好,耽误了战机。苏联那边的威胁也让人挺紧张的,怕它从北边动手,让我们两边受夹击。在战争还没来之前,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紧密绑在一起,大家都挺担心国家安危的。
最后,大家伙儿心里有点儿犯嘀咕,觉得这场仗打的是不是真的正义。
但是,大家知道,越南曾经吹嘘自己是“第三军事强国”,战后它选择了扩张,不仅吞并了中国的土地,还侵入了老挝和柬埔寨。
我国反击,那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主权和领土,这是件很正义的事情。后来我们快速撤军,还有那持续了十年的两山轮战,这些事情都说明了这一点。
遇到这些军队里的各种心情,政治工作真是起了大作用。
通过全面细致的思想教育,战士们最后都打败了害怕和疑惑,看清了打仗是对的也是必要的,把他们的爱国心和战斗劲头都给调动起来了。
在誓师大会上,战士们激情澎湃,精神抖擞,老同志们感叹说:“这么久没见过这么振奋人心的场景了。”
正是这种旺盛的士气还有那坚定的信念,让解放军迅速攻破了越南的防线,达成了快速决战的战略目标。
这场仗保了咱国家的安全,也给越南敲了警钟,让咱改革开放有了安心的环境。
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军队打胜仗不光靠武器,还得靠士气。咱在对越反击战里看到,政治工作那作用真大,就是这道理的活生生的例子。